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解释

翻译: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作主张,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活在当今的时代,却要恢复古代的治国之道。这样的人,灾祸必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不是天子,不能议论礼制,不能制定法度,不能考订文字。
如今天下,车子的轮距统一,书写的文字统一,行为的伦理规范统一。
即使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也不敢制作礼乐。即使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不敢制作礼乐。
孔子说:“我讲述夏代的礼制,但夏代的后裔杞国不足以作为证明。我学习殷代的礼制,殷代的后裔宋国还保存着一些。我学习周代的礼制,如今正在使用。我遵从周代的礼制。”

解释:
这一章主要强调了礼制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德行、地位的紧密关系。孔子批评了那些不顾时代变化、盲目复古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会招致灾祸。他指出,礼制、法度和文字的制定和考订是天子的职责,普通人不应越俎代庖。同时,孔子也强调了德行与地位的匹配性,即使有德行但没有相应的地位,或者有地位但没有相应的德行,都不能擅自制作礼乐。最后,孔子表达了他对周代礼制的推崇,认为周礼是当时最适用的礼制。

整体而言,这一章体现了孔子对礼制的重视,以及对德行、地位与礼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礼制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同时也要与德行和地位相匹配,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