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解释

翻译:
治理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做到这些,过失就会很少了!
上位者虽然善良,但没有实际的证据,人们就不会相信。不相信,民众就不会跟随。下位者虽然善良,但没有尊贵的地位,人们也不会相信。不相信,民众就不会跟随。
所以,君子的道理,根本在于自身,通过民众的验证来证明。考察三王的做法而不违背,建立在天地的道理上而不违背。通过鬼神的验证而无疑惑,等待百世后的圣人也不会迷惑。
通过鬼神的验证而无疑惑,这是了解天道的表现。等待百世后的圣人也不会迷惑,这是了解人道的表现。
因此,君子的行为成为世代的榜样,言语成为世代的准则。远离他的人会仰慕他,亲近他的人不会厌倦他。
《诗经》中说:“在那里没有厌恶,在这里没有厌倦;几乎日夜都在努力,以保持长久的美誉。”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早早在天下享有美誉的。

解释:
这段文字强调了君子治理天下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治理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做到,就能减少过失。上位者虽然善良,但没有实际的证据,人们就不会相信,也不会跟随。下位者虽然善良,但没有尊贵的地位,人们也不会相信和跟随。因此,君子的道理必须根植于自身,并通过民众的验证来证明。君子的行为要符合三王的做法,建立在天地的道理上,通过鬼神的验证而无疑惑,等待百世后的圣人也不会迷惑。这表明君子既了解天道,也了解人道。
君子的行为和言语成为世代的榜样和准则,无论远近,人们都会仰慕他而不会厌倦。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君子只有通过日夜不懈的努力,才能保持长久的美誉,没有不这样做而能早早在天下享有美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