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解释

白话文翻译:
圣人之道真是伟大啊!它广阔无边,滋养万物,高耸入天。多么宏大啊!礼仪有三百条,威仪有三千条,但需要等待有德之人来推行。所以说:“如果没有至高的德行,至高的道就无法凝聚。”因此,君子要尊重德性,追求学问,既要达到广大的境界,又要深入精微之处;既要追求高明的境界,又要遵循中庸之道。通过温习旧的知识来领悟新的道理,以敦厚的态度来崇尚礼仪。所以,身居高位时不会骄傲,身处低位时不会背叛。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昏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身。《诗经》中说:“既明智又睿哲,以保全自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释: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圣人之道的伟大和君子的行为准则。圣人之道不仅广博无边,滋养万物,而且高深莫测,直通天际。然而,这种道的推行需要具备至高德行的人来实践。君子应当注重德性的修养,追求广博的学问,同时也要深入探究事物的精微之处。君子既要追求高明的境界,又要遵循中庸之道,做到不偏不倚。通过不断温习旧的知识,君子能够领悟新的道理,并以敦厚的态度来崇尚礼仪。因此,君子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位,都能保持谦逊和忠诚。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君子的言论能够振兴国家;在国家政治昏暗时,君子的沉默能够保全自身。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话,强调明智和睿哲的重要性,以保全自身。这一章强调了德性、学问、中庸和明智在君子行为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