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解释
这段文字可以翻译为白话文如下:
孔子以尧舜为榜样,遵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法度。他上承天时的规律,下依水土的特性。他就像天地一样无所不承载,无所不覆盖。他像四季一样有序运行,像日月一样交替照耀。万物共同生长而不互相伤害,各种道理并行而不互相冲突。小的德行如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化育。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思想及其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孔子以古代的圣王尧舜为楷模,遵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法度,体现了对传统和先贤的尊崇。他上承天时的规律,下依水土的特性,强调顺应自然,遵循天道。
文中通过比喻,将孔子的德行比作天地、四季和日月,形容其无所不包、有序运行和交替照耀的特点。这表明孔子的思想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能够包容万物,指导人们的行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进一步强调了和谐共生的理念。万物共同生长,各种道理并行不悖,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包容性和协调性。
最后,“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德行,小的德行如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化育,说明德行有大小之分,但都不可或缺。总结而言,这段文字赞美了孔子的伟大德行,并阐述了其思想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