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下·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凡云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香港脚一病,最宜针之。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耳,所以学人深须解用针,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金方》的“针灸下·太医针灸宜忌第七”中,作者论述了针灸的应用原则:
凡是提到穴位与病症对应关系的,穴位名称在上,病症在下。有时一种病对应多个穴位,有时多种病共用一个穴位,这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果病症适合用针,就用针刺进行补泻;如果不适合用针,就直接用灸法。然而,灸法的基本原则是,只要穴位与针刺没有禁忌,就可以在针刺(如白针或温针)结束后进行灸疗,这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特别地,像“香港脚”(一种脚部疾病)这样的病症,最适合用针治疗。如果只针不灸,或只灸不针,都不能算是好医生。同样,只针灸不用药,或只用药不针灸,也不是好医生。遗憾的是,民间懂得针灸的人很少,所以学习针灸的人必须深入理解如何运用针法,无论是燔针还是白针,都需要精通。只有既懂针又懂药,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强调了针灸与药物结合的重要性,以及灵活运用针灸的必要性。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穴位与病症的对应关系:针灸治疗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有时一种病可能需要多个穴位,有时多种病可能共用一个穴位,这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针与灸的选择:如果病症适合用针,就用针刺进行补泻;如果不适合用针,就直接用灸法。灸法可以在针刺后进行,但要注意穴位与针刺没有禁忌。
针与灸的结合:对于一些病症(如“香港脚”),针与灸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只针不灸或只灸不针,都不能算是全面的治疗。
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好的医生不仅要懂针灸,还要懂药物,只有将针灸与药物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的普及与学习:民间懂得针灸的人很少,因此学习针灸的人需要深入理解针法的运用,包括燔针和白针等,只有全面掌握针灸和药物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这段内容强调了针灸治疗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指出好的医生需要全面掌握针灸与药物的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