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腑方·膀胱虚实第二

(脉四首 方六首)

膀胱实热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俯仰劳也,名曰膀胱实热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胞转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名曰膀胱实热也。
  治膀胱实热方∶
石膏(八两) 栀子仁(一作瓜子仁) 茯苓 知母(各三两) 蜜(五合) 淡竹叶 生地(切,各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二沸,分三服,须利,加芒硝三两。

治膀胱热病不已,舌干咽肿方∶

蜜(七合) 升麻 大青(各三两) 射干 生元参 黄柏 蔷微根白皮(各四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煮二沸,细细含之。
膀胱虚冷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脚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转筋恶风偏枯,腰痛,外踝后痛,名曰膀胱虚冷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肌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名曰膀胱虚冷也。

治膀胱虚冷,饥不欲饮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方∶

磁石(六两) 黄 茯苓(各三两) 五味子 杜仲(各四两) 白术 白石英(各五两)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膀胱冷咳唾则有血,喉鸣喘息方∶

羊肾(一具) 人参 元参 黄桂心 川芎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骨皮 生姜(各五两) 白术(六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羊肾,减三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龙骨丸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KT KT ,气不足骨痿方。

龙骨 柏子仁 地黄 甘草 防风(各五分) 黄 禹余粮 白石英 桂心 茯苓(各七分) 五味子 羌活 人参 附子(各六分) 山萸肉 元参 川芎(各四分) 磁石 杜仲 干姜(各八分)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四十丸。
  治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如白米泔方∶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五分) 地黄(三分) 苁蓉(六分) 赤雄鸡肠 鸡 (各两具) 桑螵蛸 牡蛎 龙骨 川连(各四分)
上十味治下筛,纳鸡肠及 中缝塞,蒸之令熟,曝干合捣为散,以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膀胱实热

脉象与症状:
-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的脉象阳实,属于足太阳经。症状表现为逆满、腰中痛,不能俯仰劳累,称为膀胱实热。
-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的脉象阳实,也属于足太阳经。症状表现为胞转(膀胱扭转)、小便不通、头眩痛、烦满、脊背强,也称为膀胱实热。

治疗方剂:
- 石膏八两,栀子仁(或瓜子仁)、茯苓、知母各三两,蜜五合,淡竹叶、生地各一升。
- 将以上七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二升,去渣后加入蜜,再煮两沸,分三次服用。如需通利,可加芒硝三两。

治疗膀胱热病不已,舌干咽肿的方剂:
- 蜜七合,升麻、大青各三两,射干、生元参、黄柏、蔷薇根白皮各四两。
- 将以上七味药用七升水煮取一升,去渣后加入蜜,再煮两沸,细细含服。

膀胱虚冷

脉象与症状:
-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的脉象阳虚,属于足太阳经。症状表现为脚中筋急、腹中痛、牵引腰背不能屈伸、转筋、恶风、偏枯、腰痛、外踝后痛,称为膀胱虚冷。
-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的脉象阳虚,也属于足太阳经。症状表现为肌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也称为膀胱虚冷。

治疗膀胱虚冷,饥不欲饮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的方剂:
- 磁石六两,黄芪、茯苓各三两,五味子、杜仲各四两,白术、白石英各五两。
- 将以上七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膀胱冷咳唾则有血,喉鸣喘息的方剂:
- 羊肾一具,人参、元参、黄芪、桂心、川芎、甘草各三两,茯苓四两,骨皮、生姜各五两,白术六两。
- 将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先煮羊肾,减三升后去肾,加入其他药煮取三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

龙骨丸治疗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KT KT,气不足骨痿的方剂:
- 龙骨、柏子仁、地黄、甘草、防风各五分,黄芪、禹余粮、白石英、桂心、茯苓各七分,五味子、羌活、人参、附子各六分,山萸肉、元参、川芎各四分,磁石、杜仲、干姜各八分。
- 将以上二十味药研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用酒服三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加至四十丸。

治疗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如白米泔的方剂:
- 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地黄三分,苁蓉六分,赤雄鸡肠、鸡各两具,桑螵蛸、牡蛎、龙骨、川连各四分。
- 将以上十味药研末,纳鸡肠及中缝塞,蒸熟后曝干,捣为散,用酒和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解释

  • 膀胱实热:指膀胱因热邪过盛而出现的症状,如腰中痛、小便不通、头眩痛等。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使用石膏、栀子仁等药物。
  • 膀胱虚冷:指膀胱因阳气不足而出现的症状,如脚中筋急、腹中痛、耳聋等。治疗以温阳补肾为主,使用磁石、黄芪等药物。
  • 方剂组成:每个方剂都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通过煎煮或研末制成丸散,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些方剂和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膀胱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通过调整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