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方·气极第四
(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气先死矣。
钟乳散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
钟乳(别研) 干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 白术(一两)、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数服,得力乃止(《翼方》云∶有冷加椒,有热加芩各三两。)
黄汤 治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虚损力乏方。
黄 (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十枚) 附子(三十铢,一方不用)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大露宿丸治气极虚寒皮痹不已,内舍于肺,寒气入客于六腑,腹胀虚满,寒冷积聚百病方。
石(《肘后》作矾石) 干姜 桂心 皂荚 桔梗 附子(各三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慎热及火等。
硫黄丸治气极虚寒 饮,胸中痰满,心腹痛,气急,不下饮食方。
硫黄 石 干姜 附子 乌头 桂心 细辛 白术 桔梗 茯苓(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以知为度。(《肘后》无白术、桔梗、茯苓,用吴茱萸、川椒、人参、皂荚、当归十二味为丸,用治人大冷,夏日温饮食不解衣者
大前胡汤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
前胡(八两) 半夏 麻黄 芍药(各四两)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 大枣( ?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竹叶汤治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方。
竹叶(二升) 麦冬 小麦 生地(各一升) 生姜 石膏(各六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灸法呕吐上气,灸尺泽,不三壮则七壮,尺泽在腕后肘中横纹。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脘下一寸,名太仓,七壮。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论曰
凡是气极的病症,主要与肺有关。肺与气相应,气与肺相合。又说:在秋天遇到病邪,容易引发皮痹(皮肤麻木不仁的病症)。如果皮痹不愈,再次感受邪气,邪气会深入肺脏,导致寒湿之气侵入六腑。如果肺有病,首先会表现为气上冲胸,常常感到愤怒。在秋天的庚辛日(庚日和辛日)感受风邪,容易引发肺风,肺风的症状是多汗。如果阴气受损,则会感到寒冷,寒冷会导致气虚,气虚则气逆咳嗽,咳嗽则气短,傍晚时症状加重。阴气盛时,湿气滋生,所以阴气畏惧阳气,白天症状会减轻。如果阳气受损,则会发热,发热则实,实则气喘息,胸中闷胀,甚至唾血。然而,阳病要治阴,阴是其里;阴病要治阳,阳是其表。因此,阴阳表里的盛衰是疾病的根源。所以,要懂得用阳来调阴,用阴来调阳。阳气实则要疏通,阴气虚则要补益。善于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肌肤、筋脉时就要治疗。如果病邪已经深入六腑五脏,则半死不治了。
扁鹊说:气绝的病症无法治疗,喘息且冷汗出,两天内会死亡。气与手太阴肺经相应,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枯,气先死。
钟乳散
治疗气极虚寒,阴气畏惧阳气,白天症状减轻,傍晚加重,气短息寒,也可以治疗百病,使人强壮,能饮食。
组成:钟乳(研末)、干姜、桔梗、茯苓、细辛、桂心、附子、人参(各一两六铢)、白术(一两)、防风、栝蒌根、牡蛎(各二两半)。
用法:将上述十二味药研末,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克),每日三次,逐渐增加到二匕。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多次服用,直到感到有力气为止。(《翼方》说:有寒症加花椒,有热症加黄芩,各三两。)
黄汤
治疗气极虚寒,皮毛焦枯,津液不通,虚劳百病,虚损乏力。
组成:黄芪(四两)、人参、白术、桂心(各二两)、生姜(八两)、大枣(十枚)、附子(三十铢,一方不用)。
用法:将上述七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煮取二升,去渣,分四次服用。
大露宿丸
治疗气极虚寒,皮痹不愈,邪气深入肺脏,寒气侵入六腑,腹胀虚满,寒冷积聚百病。
组成:石(《肘后》作矾石)、干姜、桂心、皂荚、桔梗、附子(各三两)。
用法:将上述六味药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渐增加。慎用热性药物及火。
硫黄丸
治疗气极虚寒,胸中痰满,心腹痛,气急,不能饮食。
组成:硫黄、石、干姜、附子、乌头、桂心、细辛、白术、桔梗、茯苓(各二两)。
用法:将上述十味药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渐增加,以知为度。(《肘后》无白术、桔梗、茯苓,用吴茱萸、川椒、人参、皂荚、当归十二味为丸,用于治疗人体极寒,夏天温饮食不解衣者。)
大前胡汤
治疗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常感到愤怒,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组成:前胡(八两)、半夏、麻黄、芍药(各四两)、生姜(五两)、黄芩(三两)、枳实(四枚)、大枣(?)。
用法:将上述八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
竹叶汤
治疗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力,不欲饮食,口燥咽干。
组成:竹叶(二升)、麦冬、小麦、生地(各一升)、生姜、石膏(各六两)、麻黄(三两)、甘草(一两)。
用法:将上述九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
灸法
- 呕吐上气:灸尺泽穴,不三壮则七壮。尺泽穴位于腕后肘中横纹处。
-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脘下一寸,名为太仓穴,七壮。
解释
该段内容主要讨论了“气极”这一病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气极与肺密切相关,肺主气,气与肺相合。气极的病症多表现为气上冲胸、多汗、咳嗽、气短、喘息、唾血等。治疗上,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采用不同的方剂和灸法。如虚寒型气极用钟乳散、黄汤、大露宿丸、硫黄丸等温补方剂;伤热型气极则用大前胡汤、竹叶汤等清热方剂。灸法则用于治疗呕吐上气和腹中雷鸣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