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方·肠痈第二
(论三首 方二十九首灸法二首)
论曰∶卒得肠痈而不晓其病候,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巢氏病源》云∶洪数者,已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则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中出,或小便出脓血。
问曰∶宫羽林妇病,医脉之,何以知妇人肠中有脓,为下之即愈。师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 ?
大黄牡丹汤大黄(四两) 牡丹(三两) 芒硝(二两) 瓜子(一升) 桃仁(五十粒)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当下脓血。(《金匮》方用牡丹一两,瓜子半升,芒硝二合。《删繁》方用瓜子半升,芒硝半合。刘涓子用硝石三合,云∶肠痈之病,小腹痞坚,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坚大如掌热,小便欲调时自汗出,其脉迟坚者,未成脓,可下之,当有血。脉数脓成不复,可下。《肘后》名瓜子汤。)
肠痈汤方牡丹 甘草 败酱 生姜 茯苓(各二两) 桔梗 薏苡仁 麦门冬(各三两) 丹参 芍药(各四两) 生地黄(五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薏苡仁一升 牡丹 桃仁(各三两) 瓜瓣(二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姚氏不用桃仁,用李仁。崔氏有芒硝二两,云∶腹中 痛,烦满不安,或胀满不下饮食,小便涩。此病多是肠痈,人多不识。妇人产凡肠痈,其状两耳叶纹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痛,或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出似赤白下,不治必死方∶
以马蹄灰,鸡子白和涂,即拔毒瓦斯,不过,再涂瘥。
又方 以瓜子三升捣末,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马牙烧灰,鸡子和涂,干即易。
灸肠痈方∶
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瘥。
论曰∶产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蓄积不去,便结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坚牵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急灸两手鱼际各二十七壮,断痈脉也。不复恶手近乳,汁亦自出,便可手助迮捋之,则乳汁大出,皆如脓状。内服连翘汤,外动经年月名为妒乳。妇人饮儿者,乳皆欲断,世谓苟抄乳是也,宜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敷二物飞乌膏,及飞乌散佳。若始作者,可敷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并佳。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痔漏方·肠痈第二
论述三篇,方剂二十九首,灸法二首
论述一:突然得了肠痈(即急性阑尾炎或肠道脓肿)却不知道其症状,庸医误治可能会导致死亡。肠痈的症状包括:小腹沉重且有压迫感,按压时会感到疼痛,小便频繁且像淋病一样,经常出汗,同时又怕冷,皮肤干燥如鳞片,腹部皮肤紧绷,像肿胀一样。如果脉象快速,说明已经形成脓液;如果脉象迟缓而紧,说明尚未形成脓液。严重时,腹部会胀大,转动身体时会听到水声,或者肚脐周围出现疮疡,脓液从肚脐流出,或者小便中带有脓血。
问题:有一位宫羽林的妇人患病,医生通过把脉,如何知道她肠中有脓液,并且通过下泻治疗就能痊愈呢?
回答:寸口脉滑而数,滑脉表示实症,数脉表示热症。滑脉与荣气相关,数脉与卫气相关。卫气数脉下降,荣气滑脉上升,荣卫相互干扰,血液变得浑浊败坏,小腹部位出现异常。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三两)、芒硝(二两)、瓜子(一升)、桃仁(五十粒)。
用法: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煮至一升,一次服下,服用后会排出脓血。(《金匮》方中牡丹用一两,瓜子用半升,芒硝用二合。《删繁》方中瓜子用半升,芒硝用半合。刘涓子用硝石三合,并说明:肠痈的症状是小腹硬块,或在膀胱左右,颜色发白,硬块如手掌大且发热,小便正常时自汗出,脉象迟而坚硬,说明尚未形成脓液,可以通过下泻治疗,排出血液。脉象数且脓液已形成,不可再下泻。《肘后》方中称为瓜子汤。)
肠痈汤方
组成:牡丹、甘草、败酱、生姜、茯苓(各二两)、桔梗、薏苡仁、麦门冬(各三两)、丹参、芍药(各四两)、生地黄(五两)。
用法:将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另一个方子
组成:薏苡仁一升、牡丹、桃仁(各三两)、瓜瓣(二升)。
用法:将以上四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煮至二升,分两次服用。(姚氏方中不用桃仁,用李仁。崔氏方中有芒硝二两,并说明:腹中绞痛,烦闷不安,或腹胀吃不下饭,小便不畅。这种病多是肠痈,但很多人不认识。)
其他治疗方法:
1. 马蹄灰与鸡蛋白混合涂抹患处,可以拔毒,通常涂抹两次即可痊愈。
2. 瓜子三升捣碎,用三升水煮至一升半,分三次服用。
3. 马牙烧灰,与鸡蛋白混合涂抹,干了就换。
灸法:
弯曲两肘,灸肘头锐骨各一百壮,灸后会排出脓血,病情即可好转。
论述二:产后应勤挤乳汁,不要让乳汁积聚。乳汁积聚会导致乳汁无法排出,恶汁在内引发发热、结块、疼痛、口渴、乳房胀痛,手不能碰触,形成“妒乳”(非真正的乳痈)。应紧急灸两手鱼际各二十七壮,以切断痈脉。灸后不再怕手碰触乳房,乳汁也会自然流出,乳汁可能像脓液一样。内服连翘汤,外用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清洗,敷上飞乌膏及飞乌散。如果刚开始发病,可以敷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
解释:
- 肠痈:古代中医对急性阑尾炎或肠道脓肿的称呼,症状包括腹痛、发热、脓血便等。
- 脉象:中医通过把脉判断病情,滑脉、数脉、迟脉等各有不同含义。
- 大黄牡丹汤:经典方剂,用于治疗肠痈,具有泻下、清热、排脓的作用。
- 灸法:通过艾灸特定穴位,促进排脓、缓解症状。
- 妒乳:产后乳汁积聚引发的乳房疾病,需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乳痈。
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肠痈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脉象、方剂、灸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