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肿毒方·丹毒第四
(论一首 方三十八首)
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有白丹者,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状,瘾疹起也。有鸡冠丹者,赤色而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粒状,肉上粟粟如鸡冠肌理也,一名茱萸丹。有水丹者,由遍体热起,遇水湿搏之结丹,晃晃黄赤色,如有水在皮中,喜着股及阴处。此虽小疾,不治令人至死。
升麻膏方升麻 白薇(《肘后》作白蔹) 漏芦 连翘 芒硝 黄芩(各二两) 蛇衔 枳实(各三两) 蒴 (四两) 栀子(四十枚)
上十味微捣,以水三升,浸半日,以猪膏五升煎,令水气尽,去滓,膏成敷上。诸丹皆用之,及热疮肿上,日三。(《经心录》无枳实,以治诸毒肿)。
升麻汤治丹毒方。
升麻 漏芦 芒硝(各二两) 黄芩(三两) 蒴 (五两) 栀子(二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浸良久,煮取七升冷,以故帛染汁拓诸丹毒上,常令其湿,拓后须服饮并漏芦汤方,并见前痈肿条中,服之立瘥。(《短剧》用治丹疹,赤毒肿)。
丹方∶
水苔 生蛇衔 生地黄 生菘菜(即芸苔) 蒴 菜 慎火草 五叶藤 豆叶 浮萍
以上取一味,单捣涂之。
大黄 栀子 黄芩 芒硝
以上取一味,下水和用。
上十三味或捣成末,单用一味立瘥。
又方 凡天下极冷,无过于藻菜,但有患热毒肿并丹等,取渠中藻菜细切,熟捣敷之,浓三分,干即易。
治诸丹神验方∶
以芸薹菜熟捣,浓封之,随手即消。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瘥止。纵干亦封之不歇,以绝本。余以贞观七年三月八日于内江县饮多,至夜睡中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目眩,额左角上如弹丸大肿痛,手不得近,至午时至右角,至夜诸处皆到,目遂闭合不得开,几致殒毙,县令周公以种种药治不瘥,经七日余,自处此方,其验如神,故疏之以传来世云耳。
治五色油丹方(俗云油肿,若犯者多致死,不可轻之)∶
缚母猪枕头卧,甚良。
又方 牛屎涂之,干即易。
治赤流肿丹毒方∶
取榆根白皮为末,鸡子白和敷。(《翼方》又用鸡子白和蒲席灰敷)。
又方 捣大麻子,水和敷之。
又方 煎羊脂摩之,得青羊脂最良。(《集验》云∶治人面目身体卒赤黑丹起,如疥状,不治日剧遍身,即杀人也)。
治小儿丹毒方∶
捣马齿苋一握,取汁饮,以滓敷上。
又方 捣赤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饮一合良。滓涂五心。
又方 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后亦无瘢痕。
又方 腊月猪脂,和釜下土敷之,干即易。
治小儿五色丹方∶
用猪槽下烂泥敷之,干即易(《集验》治卒赤黑丹)。
又方 捣蒴 叶敷之。
又方 服黄龙汤二合,并敷患上佳。
治小儿白丹方∶
烧猪屎灰,以鸡子白和敷之良。
治小儿赤丹方∶
捣芸薹叶,汁服三合。滓敷上良(《翼》云∶芸薹末以鸡子白和涂之)。
治小儿赤丹斑驳者方∶
以唾和胡粉,从外向内敷之。
又方 铜铁屎,以猪脂和敷之。
又方 以屋尘,腊月猪脂和敷之。
治小儿火丹赤如朱,走皮中方∶以醋和豉研敷之。
又方 鲤鱼血敷之,良。
又方 捣荏子敷之。
又方 猪屎水和,绞取汁,服少许良。
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方∶
赤小豆二升为末,以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即易便瘥。一切丹并用此方皆瘥。
又方 生麻油涂之。
治小儿骨火丹,其疮见骨方∶
捣大小蒜,浓敷之,着足踝者是。
治小儿殃火丹毒,着两胁及腋下者方∶
用伏龙肝为末,油和敷之,干则易。若入腹及阴,以慎火草取汁用之。
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方∶
桑白皮切二升,以水二升,煮取汁,浴之良。
又方 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良。
治小儿朱田火丹,病一日一夜即成疮,先从背起,渐至遍身,如枣大正赤色者方。
浓煮棘根汁洗之。已成疮者,赤小豆末敷之。未成疮者,鸡子白和小豆末,敷之。
治小儿天灶火丹,病自髀间起,小儿未满百日,阴头赤肿血出方∶
伏龙肝捣末,以鸡子白和敷之,日三良。
又方 鲫鱼肉(锉五合) 赤小豆末(三合)
上二味和捣,少水和,敷之良。
治小儿野火丹,病通身皆赤者方∶
用油涂之。
治小儿茱萸丹,病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一宿成疮者方∶
用赤小豆为末,以粉之。如未成疮者,鸡子白和敷之。
治小儿废灶火丹,初从足趺起,正赤色者方∶
以枣根煮汁,沐浴五六度良。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丹毒第四(论一首 方三十八首)
论曰:丹毒,又称为“天火”,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红色,如同涂抹了朱砂,面积大的像手掌,严重的会遍布全身,伴有瘙痒和肿胀,颜色不定。丹毒有多种类型:
- 白丹:皮肤肿胀,瘙痒且疼痛,肿胀如吹气状,类似荨麻疹。
- 鸡冠丹:皮肤出现红色突起,大的像连钱,小的像麻豆粒,皮肤表面如鸡冠纹理,也称为“茱萸丹”。
- 水丹:由全身发热引起,遇水湿后形成,皮肤呈现黄赤色,仿佛皮肤内有水,常出现在大腿和阴部。
丹毒虽然看似小病,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升麻膏方
配方:升麻、白薇(《肘后方》中为白蔹)、漏芦、连翘、芒硝、黄芩(各二两)、蛇衔、枳实(各三两)、蒴草(四两)、栀子(四十枚)。
制法:将以上十味药稍微捣碎,用三升水浸泡半日,再用五升猪油煎煮,直到水分蒸发干净,去渣后制成膏状。
用法:涂抹于丹毒及热疮肿处,每日三次。(《经心录》中无枳实,用于治疗各种毒肿。)
升麻汤治丹毒方
配方:升麻、漏芦、芒硝(各二两)、黄芩(三两)、蒴草(五两)、栀子(二十枚)。
制法:将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一斗水浸泡较长时间,煮沸后取七升,冷却后用药汁浸湿布帛,敷于丹毒处,保持湿润。敷后需饮用漏芦汤,效果显著。(《短剧》中用于治疗丹疹和赤毒肿。)
丹方
单味药方:
- 水苔、生蛇衔、生地黄、生菘菜(即芸苔)、蒴草、慎火草、五叶藤、豆叶、浮萍:任选一味,捣碎后外敷。
- 大黄、栀子、黄芩、芒硝:任选一味,用水调和后使用。
其他方剂:
- 藻菜方:取渠中藻菜切细,捣烂后敷于患处,厚三分,干后更换。
- 芸薹菜方:将芸薹菜捣烂,厚敷于患处,效果显著。
治诸丹神验方
案例:贞观七年三月八日,作者因饮酒过多,夜间感到四肢骨肉疼痛,次日头痛目眩,左额肿胀如弹丸,手不能触碰,随后肿胀蔓延至全身,几乎丧命。县令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作者自拟此方,效果如神,故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治五色油丹方
方剂:
- 将母猪枕头缚于患处,效果良好。
- 用牛粪涂抹,干后更换。
治赤流肿丹毒方
方剂:
- 用榆根白皮研末,与鸡蛋白调和后敷于患处。
- 捣大麻子,用水调和后敷于患处。
- 煎羊脂涂抹,青羊脂效果最佳。
治小儿丹毒方
方剂:
- 捣马齿苋取汁饮用,渣敷于患处。
- 捣赤小豆,用水调和后取汁饮用,渣涂于五心。
- 煮大豆汁涂抹,愈后无瘢痕。
- 用腊月猪脂和釜下土调和后敷于患处,干后更换。
治小儿五色丹方
方剂:
- 用猪槽下烂泥敷于患处,干后更换。
- 捣蒴草叶敷于患处。
- 服用黄龙汤二合,并敷于患处。
治小儿白丹方
方剂:烧猪屎灰,与鸡蛋白调和后敷于患处。
治小儿赤丹方
方剂:捣芸薹叶取汁饮用,渣敷于患处。
治小儿赤丹斑驳者方
方剂:
- 用唾液和胡粉,从外向内敷于患处。
- 用铜铁屎与猪脂调和后敷于患处。
- 用屋尘与腊月猪脂调和后敷于患处。
治小儿火丹赤如朱,走皮中方
方剂:
- 用醋和豉研碎后敷于患处。
- 用鲤鱼血敷于患处。
- 捣荏子敷于患处。
- 用猪屎和水绞取汁,少量服用。
治小儿天火丹方
方剂:
- 用赤小豆研末,与鸡蛋白调和如薄泥敷于患处,干后更换。
- 用生麻油涂抹。
治小儿骨火丹方
方剂:捣大蒜和小蒜,厚敷于患处。
治小儿殃火丹毒方
方剂:用伏龙肝研末,与油调和后敷于患处,干后更换。若丹毒进入腹部或阴部,用慎火草取汁治疗。
治小儿尿灶丹方
方剂:
- 用桑白皮煮汁,洗浴患处。
- 烧李根为灰,与田中流水调和后敷于患处。
治小儿朱田火丹方
方剂:煮棘根汁洗患处。已成疮者,用赤小豆末敷之;未成疮者,用鸡蛋白和赤小豆末敷之。
治小儿天灶火丹方
方剂:
- 用伏龙肝研末,与鸡蛋白调和后敷于患处,每日三次。
- 用鲫鱼肉与赤小豆末调和后敷于患处。
治小儿野火丹方
方剂:用油涂抹患处。
治小儿茱萸丹方
方剂:用赤小豆研末,敷于患处。若未成疮,用鸡蛋白和赤小豆末敷之。
治小儿废灶火丹方
方剂:用枣根煮汁,洗浴患处五六次。
解释
本文主要介绍了丹毒的各种类型及其治疗方法。丹毒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文中列举了多种治疗丹毒的方剂,包括外用膏药、汤剂、单味药方等,涵盖了成人和小儿的治疗方法。这些方剂多采用中草药,通过外敷、内服等方式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