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淋闭方·淋闭第二
(论一首 方四十九首 证一首 灸法十五首)
论曰∶热结中焦则为坚,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此多是虚损人,服大散,下焦客热所为。亦有自然下焦热者,但自少,可善候之。
凡气淋之为病,溺难涩常有余沥,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劳淋之为病,劳倦即发痛引气冲下。热淋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治之皆与气淋同。凡人候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
地肤子汤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出,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取热,过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如斗,有此诸淋,悉治之立验方。
地肤子(三两) 知母 黄芩 猪苓 瞿麦 枳实(一作松实) 升麻 通草 葵子 海藻(各
上十味为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便皆闭者加大黄三两。女人房劳,肾中有热,小便难不利,小腹满痛,脉沉细者,加猪肾一具。(崔氏云∶若加肾,可用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汁,纳药煎之。《短剧方》不用枳实。)
治百种淋,寒淋、热淋、劳淋,小便涩,胞中满,腹急痛方∶
通草 石苇 甘草 王不留行(各二两) 冬葵子 滑石 瞿麦 白术 芍药(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录验》有当归二两,治下筛,以麦粥清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滑石 石苇 栝蒌根(各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大麦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诸种淋方∶
葵根(八两) 茅根 石首鱼头石(各三两) 甘草(一两) 通草(二两) 贝子(五合) 大麻根(五两)
上七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亦主石淋。 又方 榆皮 车前子 冬瓜子(各一升) 鲤鱼齿 桃胶 通草 地脉(各二两) 瞿麦(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细白沙三升,熬令极热,以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
治淋痛方∶
滑石(四两) 贝子(七枚,烧碎) 茯苓 白术 通草 芍药(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
又方 葵子(五合) 茯苓 白术 当归(各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取猪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儿服一合,腊月者。
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者方∶
通草 茯苓(各三两) 葶苈(二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蒲黄 滑石(各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方∶
水上浮萍曝干为末,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通方∶
滑石(三两) 葵子(二两) 榆根白皮(一两)
上三味治下筛,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分三服,即通。
又方 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取二升半,分二服。
又方 胡燕屎 豉(各一合)
上二味捣,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
又方 发去垢烧末,葵子一升,以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石首鱼头石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鲤鱼齿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石槽塞灰土,以井花水服之,日三。
又方 车前子一味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百日止。
治卒不得小便方∶
吞鸡子白取瘥。(葛氏云∶吞黄。)
又方 车前草(一把) 桑白皮(半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治妇人卒不得小便方∶
郁李仁二十枚蒸末,服之立下。(一本作杏仁二七枚)。
又方 紫菀为末,以井花水服三指撮,立通。血出者,四五度服之。
治黄胆后小便淋沥方∶
猪肾(一具切) 茯苓(一斤) 瞿麦(六两) 车前根(切三升) 黄芩(三两) 椒目(三合绵裹) 泽泻 地肤子(各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车前取一斗六升,去滓,下猪肾,煮取一斗二升,去肾下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治气淋方∶
水三升煮舡底苔如鸭子大,取二升,顿服。
又方 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纳盐一合,顿服,亦可单煮豉汁服之。
又方 捣葵子末,汤服方寸匕。
又方 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
又方 熬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亦治小便血。(《肘后方》治小便不通)。
灸法脐中着盐,灸三壮。(葛氏治小便不通)。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 又灸挟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石淋方∶
车前子二升,以绢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隔宿不得食,平旦空腹顿服之。石即出。
(《备急方》云∶治热淋)。
又方 取浮石使满一手许为末,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过三服,石出。(淳酒煮之亦治嗽)。
又方 桃胶枣许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汤三合,和服,日三。当下石子如豆卵,以石尽止。(亦治小儿痛淋。)
灸法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
又灸气门三十壮。
又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
捣 草汁三升,醋二合,和、空腹顿服之,当尿如小豆汁也。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苏澄用疗尿血。
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劳结为血淋,热结为肉淋,小便不通,茎中痛,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 桂心 冬葵子 王不留行 通草 车前子(各二分) 甘遂(一分) 石苇(四分)
上八味治下筛,以麻子饮半升,和服方寸匕,日三。尿沙石出。(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灸法劳淋,灸足太阴百壮,穴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治热淋方∶
葵根(切一升,冬用子,夏用苗) 大枣(二七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者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二两。血者加茜根三两。痛者加芍药二两。
又方 白茅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 常煮冬葵根作饮服之。
治血淋小便碜痛方∶
鸡苏(二两) 通草 滑石(各五两) 竹叶(一把) 生地黄(半斤) 小蓟根(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石苇散治血淋方。
石苇 当归 蒲黄 芍药(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生大麻根十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亦治小便出血)。
又方 大豆叶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
又方 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汁,取一升,日三服。(亦治虚劳尿血)。
灸法血淋,灸丹田,随年壮。
又灸复溜五十壮。(一云随年壮)。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腹中满小便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治遗尿小便涩方∶
牡蛎 鹿茸(各四两) 桑耳(三两,《录验》无) 阿胶(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 防己 葵子 防风(各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作散服亦佳。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取鸡 一具,并肠烧末,酒服。男雌女雄。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立瘥。
又方 取羊胞盛水满中,炭火烧之尽熟,空腹服,不过四五度瘥。
灸法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遗溺,灸遗道挟玉泉五寸。
又灸阳陵泉。
又灸足阳明,各随年壮。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
又灸行间七壮。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又灸脐下横纹七壮。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论曰:
热邪结于中焦会导致大便坚硬,结于下焦则会导致尿血,使人出现小便不通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虚损之人,因服用大散药物,导致下焦有客热。也有自然下焦热盛的情况,但较少见,需仔细辨别。
各种淋病的表现:
- 气淋:小便困难,常有尿不尽的感觉。
- 石淋:尿道疼痛,小便难以排出。
- 膏淋:尿液像膏状,自行流出。
- 劳淋:劳累后发作,疼痛牵涉到下腹部。
- 热淋:发热时发作,严重时尿血。治疗这些淋病的方法与气淋相同。如果鼻头呈现黄色,说明小便困难。
地肤子汤:
用于治疗下焦热结,小便赤黄不利,尿频但尿量少,尿道疼痛或尿血。适用于温病后余热、霍乱后受风受热、过度饮酒、房劳过度、行走后受热饮冷等情况,以及下焦热结、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硬、膀胱胀大如斗等症状。此方对各种淋病均有疗效。
配方:地肤子(三两)、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或松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二两)。将十味药研末,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若大小便均不通,可加大黄三两。女性因房劳导致肾热,小便困难,小腹满痛,脉沉细者,可加猪肾一具。
其他淋病方剂:
通草石苇汤:用于治疗各种淋病,小便涩痛,膀胱胀满,小腹急痛。
配方:通草、石苇、甘草、王不留行(各二两)、冬葵子、滑石、瞿麦、白术、芍药(各三两)。将九味药研末,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滑石石苇散:用于治疗各种淋病。
配方:滑石、石苇、栝蒌根(各二两)。将三味药研末,用大麦饮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葵根汤:用于治疗各种淋病,尤其石淋。
配方:葵根(八两)、茅根、石首鱼头石(各三两)、甘草(一两)、通草(二两)、贝子(五合)、大麻根(五两)。将七味药研末,用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次服用。
其他淋病治疗方:
滑石贝子散:用于治疗淋痛。
配方:滑石(四两)、贝子(七枚,烧碎)、茯苓、白术、通草、芍药(各二两)。将六味药研末,用酒服方寸匕,每日两次,十日后见效。葵子茯苓汤: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道疼痛,小腹急痛。
配方:葵子(五合)、茯苓、白术、当归(各二两)。将四味药研末,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蒲黄滑石散: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膀胱胀满,水气流肿。
配方:蒲黄、滑石(各等分)。将二味药研末,用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灸法:
- 气淋:灸关元五十壮,或灸挟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 石淋:灸关元三十壮,或灸气门三十壮,或灸水泉三十壮。
-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穴在内踝上三寸。
- 血淋:灸丹田,随年壮,或灸复溜五十壮。
- 五淋:灸悬泉十四壮,或灸大敦三十壮。
-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
- 腹中满小便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灸二七壮。
其他治疗方:
治遗尿小便涩方:
配方:牡蛎、鹿茸(各四两)、桑耳(三两)、阿胶(二两)。将四味药研末,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两次服用。治小便失禁方:
配方:以水三升煮鸡肠,取一升,分三次服用。治尿床方:
配方:取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即开,取中水顿服,立瘥。
总结:
该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淋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淋病主要表现为小便困难、尿道疼痛、尿血等症状,多因下焦热结或虚损所致。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汤药、散剂,以及灸法等。方剂多以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为主,辅以补益肾气、调理气血的药物。灸法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