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
(方六首)
治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疗之方∶(《古今录验》名八风续命汤)
人参 桂心 当归 独活 黄芩 干姜 甘草(各十八铢) 石膏(一两半)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 咀,以井华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不汗更合加麻黄五两合服。
仓公当归汤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
当归 防风(各十八铢) 独活(一两半) 附子(一枚) 细辛(半两) 麻黄(三十铢)
上六味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纳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又方 酒一斗,胶二斤,煮令烊,得六升,每服一升,稍服得愈。
又方 单服荆沥良。
秦艽散治半身不遂、言语错乱,乍喜乍悲、角弓反张、皮肤风痒方。
秦艽 独活(胡洽用乌头) 黄 人参 甘菊(各二两,胡洽用蜀椒) 茵芋(十八铢,胡洽用 草) 防风 石斛(胡洽用萆 ) 山茱萸 桂心(各二两半) 附子 川芎(胡洽用桔梗)细辛 当归 五味子 甘草 白术 干姜 白藓皮(胡洽用白蔹,各三十铢) 麻黄 天雄 远志(各一两,胡洽用防己)
上二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再,渐渐加至二匕。又云治风无新久并补。
吴秦艽散
治风注入肢体百脉,身肿,角弓反张,手足酸疼,皮肤习习,身体尽痛,眉毛堕落,耳聋惊悸,心满短气,魂志不定,阴下湿痒,大便有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万病皆治方。
秦艽 蜀椒 人参 茯苓 牡蛎 细辛 栝蒌根 麻黄(各十八铢) 干姜 附子 白术 桔梗 桂心 独活 当归(各一两) 黄芩 柴胡 牛膝 天雄 石南 杜仲 莽草 乌头(各半两) 甘草 川芎 防风(各一两半)
上二十六味治下筛,盛以苇袋,食前温酒一升服方寸七,日三服,急行七百步许,更饮酒一升,忌如常法。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以下是《千金方》中“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方剂一:八风续命汤
主治:突然半身不遂,手脚僵硬无法屈伸,身体发冷,或神志不清、痴呆,或身体强直无法说话,或处于生死边缘,胡言乱语无法形容,角弓反张(身体向后弯曲如弓),或食欲旺盛,或食欲不振,或大小便不通等症。
配方: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甘草(各十八铢),石膏(一两半),杏仁(四十枚)。
用法:将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井华水(清晨井水)九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服药后盖被发汗,若未出汗,可加麻黄五两再煮服用。
解释:此方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角弓反张等,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方剂二:仓公当归汤
主治:因风邪侵袭导致口不能张、角弓反张、痉挛等症。
配方:
当归、防风(各十八铢),独活(一两半),附子(一枚),细辛(半两),麻黄(三十铢)。
用法:将以上六味药切碎,用酒五升、水三升煮至三升,每次服用一升。若口不能张,可强行灌服,一服后苏醒,二服后微汗,三服后大汗。
解释:此方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痉挛、角弓反张等症,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
方剂三:胶酒方
主治:角弓反张等症。
配方:酒一斗,胶二斤。
用法:将胶煮至融化,得六升药液,每次服用一升,逐渐服用至痊愈。
解释:此方简单,主要用于缓解角弓反张等症状,胶类物质可能有滋补作用。
方剂四:荆沥方
主治:角弓反张等症。
用法:单独服用荆沥(荆条汁)效果良好。
解释:荆沥具有祛风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角弓反张。
方剂五:秦艽散
主治:半身不遂、言语错乱、情绪无常、角弓反张、皮肤风痒等症。
配方:
秦艽、独活、黄芪、人参、甘菊(各二两),茵芋(十八铢),防风、石斛、山茱萸、桂心(各二两半),附子、川芎、细辛、当归、五味子、甘草、白术、干姜、白藓皮(各三十铢),麻黄、天雄、远志(各一两)。
用法:将以上二十二味药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一方寸匕(约1克),每日两次,逐渐加量至两匕。
解释:此方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多种症状,如半身不遂、角弓反张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
方剂六:吴秦艽散
主治:风邪侵入肢体百脉,导致全身浮肿、角弓反张、手脚酸痛、皮肤瘙痒、全身疼痛、眉毛脱落、耳聋、心悸、胸闷、气短、情绪不稳、阴部湿痒、便血、小便赤黄、五劳七伤等症。
配方:
秦艽、蜀椒、人参、茯苓、牡蛎、细辛、栝蒌根、麻黄(各十八铢),干姜、附子、白术、桔梗、桂心、独活、当归(各一两),黄芩、柴胡、牛膝、天雄、石南、杜仲、莽草、乌头(各半两),甘草、川芎、防风(各一两半)。
用法:将以上二十六味药研磨成粉末,装入苇袋中,饭前用温酒一升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药后快步行走七百步,再饮酒一升。
解释:此方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多种复杂症状,具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补益气血的功效。
总结
“治诸风方·角弓反张第七”主要针对风邪引起的角弓反张、半身不遂、痉挛、神志不清等症状,采用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方剂中多使用人参、当归、附子、麻黄等药材,具有温补、祛风、通络的功效。这些方剂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症状和体质,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