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腑方·舌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又曰∶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内合五脏之气也。若脏热则舌生疮引唇揭赤。若腑寒则舌本缩,口噤唇青,寒宜补之,热宜泻之,不寒不热根据脏腑调之。

白话文翻译:

小肠腑方·舌论第三
(论一篇)

论曰:舌头是心脏的主宰,也是小肠的外在表现。舌头善于调节味觉,能够辨别五味。凡是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吃太多咸味,舌头的血脉会凝结而变色;吃太多苦味,舌头的皮肤会干枯,外表的毛发也会焦枯;吃太多辛辣味,舌头的筋脉会紧张,指甲也会干枯;吃太多酸味,舌头的肌肉会变肥厚,嘴唇会外翻;吃太多甜味,舌根会疼痛,头发也会脱落。
又说:心脏喜欢苦味,肺脏喜欢辛辣味,肝脏喜欢酸味,脾脏喜欢甜味,肾脏喜欢咸味,这是五味与五脏之气的内在对应关系。
如果内脏有热,舌头会生疮,嘴唇会发红外翻;如果腑脏有寒,舌根会收缩,嘴巴紧闭,嘴唇发青。对于寒症,应该用补法治疗;对于热症,应该用泻法治疗;如果不寒不热,则应根据脏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解释:

  1. 舌与五脏的关系
    舌头不仅是味觉器官,还与五脏(心、肺、肝、脾、肾)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舌头是“心之苗”,心主舌,而小肠与心相表里,因此舌头也反映了小肠的健康状况。

  2. 五味对舌的影响
    五味(咸、苦、辛、酸、甘)分别对应五脏,适量食用有益健康,但过量食用会导致舌头的异常变化。例如:

    • 咸味过多会导致血脉凝结,舌头变色;
    • 苦味过多会导致舌头皮肤干枯,毛发焦枯;
    • 辛辣味过多会导致舌头筋脉紧张,指甲干枯;
    • 酸味过多会导致舌头肌肉肥厚,嘴唇外翻;
    • 甜味过多会导致舌根疼痛,头发脱落。
  3. 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心脏喜欢苦味,肺脏喜欢辛辣味,肝脏喜欢酸味,脾脏喜欢甜味,肾脏喜欢咸味。这是中医“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强调五味与五脏的调和。

  4. 舌诊与病症
    舌头的变化可以反映内脏的健康状况:

    • 内脏有热时,舌头会生疮,嘴唇发红外翻;
    • 腑脏有寒时,舌根会收缩,嘴巴紧闭,嘴唇发青。
  5. 治疗方法

    • 寒症用补法(如温补);
    • 热症用泻法(如清热);
    • 不寒不热时,根据脏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这段内容体现了中医“舌诊”的理论基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等变化,可以判断内脏的健康状况,并结合五味的调理和治疗方法,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