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腑方·惊悸第六

(方二十三首)

远志汤治心气虚惊悸善忘不进食补心方。

远志 干姜 白术 桂心 黄 紫石英(各三两) 人参 茯苓 甘草 芎 茯神 当归 羌活 防风(各二两) 麦门冬 半夏(各四两) 五味子(二合) 大枣(十二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中风心气不足,惊悸言语谬误,恍惚愦愦,心烦闷耳鸣方。

远志 黄 茯苓 甘草 芍药 当归 桂心(一方无) 麦门冬 人参(各二两) 附子(一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每服八合,羸人服五合,日三夜一。

茯神汤治风经五脏大虚惊悸安神定志方。

茯神 防风(各三两) 人参 远志 甘草 龙骨 桂心 独活(各二两) 白术(一两)
酸枣(一升) 细辛 干姜(各六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风虚满、颈项强、心气不定不能食方。

茯神 麦门冬(各四两) 人参 远志 羌活 当归 甘草 紫石英 五味子(各一两)半夏 黄 防风(各三两) 酸枣(三升) 生姜(五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枣仁至一斗,去枣,纳余药煎取三升半,每服七合,日三夜二。

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病苦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口唇黑,呕吐血,舌本强,不通水浆方。

紫石英 人参 茯苓 远志 当归 茯神(深师作桂) 紫菀 甘草(各二两) 麦门冬(一升) 赤小豆(三合) 大枣(三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治心气不足,多汗心烦,喜独语多梦不自觉,咽喉痛,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方。

紫石英 人参 茯苓 桂心(各二两) 麦门冬(三两) 紫菀 甘草(各一两) 赤小豆(二十四枚) 大枣(七枚)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春夏服佳。

又方 治奄奄忽忽朝瘥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定志下气方。

人参 茯苓 远志 甘草 枳实 当归 龙齿 桔梗(各三两) 半夏 桂心(各五两)黄?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八合,日三夜二。

又方 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方。

远志 蒲黄(一方用菖蒲) 人参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又方 治心气不足,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

茯神 远志 黄芩 干地黄 麦门冬 石膏(各四两) 半夏 桂心 附子 生姜(各二两) 甘草 阿胶 糖(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
上十四味以十二味 咀,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糖及胶更煎取二升二合,分三服。(此方与前心虚实篇大补心汤相重,分两不同。)
  小定心汤治虚羸心气惊弱多魇方。
茯苓(四两) 桂心(三两) 甘草 芍药 干姜 人参 远志(各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定心汤治心气虚悸,恍惚多忘,或梦惊魇志少不足方。

人参 茯苓 茯神 远志 赤石脂 龙骨 干姜 当归 甘草 白术 芍药 桂心 紫菀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惊劳失志方∶

甘草 桂心(各二两) 龙骨 防风 麦门冬 牡蛎 远志(各一两) 茯神(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相去如人行九里久再进。

荆沥汤治心虚惊悸不定羸瘦病方。

荆沥(三升) 茯神 白藓皮(各三两) 人参(二两) 白银(十两,以水一斗煮取二升)
上五味 咀,以荆沥银汁中煮取一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
又方 荆沥(二升) 缓火煎取一升六合,分温四服,日三夜一。
又方 单用荆沥煮服功力尤专。

镇心汤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善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防风 当归 大黄(各五分) 麦门冬(五两) 泽泻 大豆黄卷 白蔹(各四分) 菖蒲 人参 桔梗 远志 桂心 薯蓣 石膏(各三分) 干姜 茯苓 紫菀(各一两) 甘草 白术(各十分) 附子 茯神(各二两) 秦艽(六分) 粳米(半升) 大枣(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翼》方不用粳米,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大镇心散治心虚惊悸,梦寐恐畏方。
紫石英 茯苓 防风 人参 甘草 泽泻(各八分) 黄 白术 薯蓣 秦艽 白蔹(各六分) 麦门冬 当归(各五分) 桔梗 大豆黄卷 柏子仁 桂心 远志 大黄 石膏(各四分) 干姜 蜀椒 芍药 细辛(各三分)
上二十四味治,下筛,酒服三方寸匕,日三。(一方无紫石英、茯苓、泽泻、干姜,有大枣?

又方 治风虚心气惊弱恍惚失常,忽嗔恚悲志意不乐方。

紫石英 白石英 朱砂 龙齿 干地黄(一本无) 人参 白术 茯苓 桂心 干姜 天雄
上十五味治,下筛,酒服两方寸匕,日三。

小镇心散治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然惊者方。

人参 白术 远志 附子 桂心 黄 细辛 干姜 干地黄 赤小豆 龙齿 防风 菖蒲(各二两) 茯苓(四两)
上十四味治,下筛,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镇心丸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疰,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肉苁蓉 麦门冬 远志 大黄 当归 细辛 大豆黄卷 卷柏 干姜(各五分) 人参 丹参 防风 秦艽 泽泻(各六分) 柏子仁 芍药 石膏(各三分)乌头 桂心 桔梗 甘草 薯蓣 前胡 白蔹 铁精 银屑 牛黄(各二分) 白术 半夏(各三分) 虫(十二枚) 干地黄(十二分) 大枣(五十枚)
上三十五味为末,蜜枣和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本无

大镇心丸治同前,凡是心病悉主之方。

干地黄(六分) 牛黄(五分,一用牛膝)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 人参 远志 麦门冬 丹砂 阿胶 甘草 大黄 紫石英 银屑 白蔹 当归 干姜 防风(各八分) 杏仁 蜀椒(各五分) 泽泻 黄 大豆黄卷 茯苓 薯蓣 茯神 前胡 柏子仁 铁精(各五分)桑螵蛸(十?
上三十二味为末,白蜜枣和丸,酒服七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小镇心丸治心气少弱,惊虚振悸,胸中逆气,魇梦参错谬忘恍惚方。

紫石英 朱砂 茯神 银屑 雄黄 菖蒲 人参 桔梗 干姜 远志 甘草 当归 桂心(各二两) 防风 防己 细辛 铁精(各一两)
上十七味为末,蜜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方有茯苓二分,为十

定志小丸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善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狂眩方。

人参 茯苓(各三两) 菖蒲 远志(各二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七丸,日三。加茯神为茯神丸散,服之亦佳。

紫石英酒治久风虚冷,心气不足,或时惊怖方。

紫石英(一斤) 钟乳 防风 远志 桂心(各四两) 麻黄 茯苓 白术 甘草(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酒三斗春渍三日,每服四合,日三,亦可至醉,常令有酒气。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千金方》中的“小肠腑方·惊悸第六”主要针对“惊悸”这一病症,列举了二十三首方剂。惊悸是指因心气不足、心神不宁或外界刺激引起的心慌、恐惧、失眠等症状。以下是对部分方剂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1. 远志汤

主治:心气虚导致的惊悸、健忘、食欲不振,补心气。
组成:远志、干姜、白术、桂心、黄芪、紫石英(各三两),人参、茯苓、甘草、川芎、茯神、当归、羌活、防风(各二两),麦门冬、半夏(各四两),五味子(二合),大枣(十二枚)。
用法:将十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三升,煮至三升半,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两次。
解释:此方通过补益心气、安神定志来缓解惊悸、健忘等症状。远志、人参、茯神等药物有安神作用,黄芪、白术补气,紫石英镇心安神。


2. 茯神汤

主治:五脏大虚引起的惊悸,安神定志。
组成:茯神、防风(各三两),人参、远志、甘草、龙骨、桂心、独活(各二两),白术(一两),酸枣仁(一升),细辛、干姜(各六两)。
用法:将十二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茯神、远志安神,人参、白术补气,细辛、干姜温阳散寒,酸枣仁养心安神,适用于因体虚引起的惊悸。


3. 补心汤

主治:心气不足,表现为惊悸、出汗、心烦、短气、喜怒无常、咽喉痛、口唇发黑、呕吐血、舌头发硬、不能饮水等症状。
组成:紫石英、人参、茯苓、远志、当归、茯神、紫菀、甘草(各二两),麦门冬(一升),赤小豆(三合),大枣(三十枚)。
用法:将十一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解释:此方通过补益心气、养阴安神来缓解多种心气不足引起的症状。紫石英、茯神镇心安神,麦门冬养阴,赤小豆利水消肿。


4. 小定心汤

主治:身体虚弱、心气不足、多梦、易惊醒。
组成:茯苓(四两),桂心(三两),甘草、芍药、干姜、人参、远志(各二两),大枣(十五枚)。
用法:将八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三升,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解释:此方以茯苓、远志安神,人参补气,桂心、干姜温阳,适用于心气虚弱引起的多梦、易惊。


5. 大定心汤

主治:心气虚引起的惊悸、健忘、多梦、易惊醒。
组成:人参、茯苓、茯神、远志、赤石脂、龙骨、干姜、当归、甘草、白术、芍药、桂心、紫菀、防风(各二两),大枣(二十枚)。
用法:将十五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煮至三升半,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两次。
解释:此方通过补益心气、安神定志来缓解心气虚弱引起的多种症状。龙骨、赤石脂镇心安神,当归、芍药养血。


6. 镇心汤

主治:风虚劳冷引起的心气不足、善忘、恐惧、神志不定。
组成:防风、当归、大黄(各五分),麦门冬(五两),泽泻、大豆黄卷、白蔹(各四分),菖蒲、人参、桔梗、远志、桂心、薯蓣、石膏(各三分),干姜、茯苓、紫菀(各一两),甘草、白术(各十分),附子、茯神(各二两),秦艽(六分),粳米(半升),大枣(十五枚)。
用法:将二十四味药切碎,先煮粳米至熟,去滓后加入其他药物,煮至四升,分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解释:此方通过补益心气、安神定志、祛风散寒来缓解心气不足引起的多种症状。


7. 镇心丸

主治:男女虚损、多梦、惊悸、精神恍惚,或妇女月经不调、风邪鬼疰、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等病症。
组成:紫石英、茯苓、菖蒲、肉苁蓉、麦门冬、远志、大黄、当归、细辛、大豆黄卷、卷柏、干姜(各五分),人参、丹参、防风、秦艽、泽泻(各六分),柏子仁、芍药、石膏(各三分),乌头、桂心、桔梗、甘草、薯蓣、前胡、白蔹、铁精、银屑、牛黄(各二分),白术、半夏(各三分),虫(十二枚),干地黄(十二分),大枣(五十枚)。
用法:将三十五味药研末,加蜜和枣捣成丸,每次酒服五丸,逐渐增至二十丸。
解释:此方通过补益心气、安神定志、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来治疗多种心气不足引起的复杂病症。


总结

“小肠腑方·惊悸第六”中的方剂主要针对心气不足、心神不宁引起的惊悸、健忘、多梦等症状,通过补益心气、安神定志、温阳散寒等方法来治疗。这些方剂多由人参、茯苓、远志、茯神等安神补气药物组成,辅以温阳、养阴、活血等药物,适合因体虚或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神不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