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中·淋渴第十六
  (方九首)
栝蒌汤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方。
栝蒌根 麦门冬 甘草 黄连(各二两) 人参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五枚) 桑螵蛸(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治产后渴不止方。
栝蒌根(四两) 人参 麦门冬(各三两) 甘草(崔氏无)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土瓜根(五两,崔氏用芦根)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鸡汤治产后小便数方。
鸡 (二十具) 鸡肠(三具,洗) 干地黄 当归 甘草(各二两) 浓朴 人参(各三两) 蒲黄(四两,世本作麻) 生姜(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 及肠、大枣,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师所不能治方∶
贝齿(四枚,烧作末) 葵子(一升) 石膏(五两,碎滑石二两,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二末,用猪脂一合,更煎三沸,分三服,日三,不瘥再合服,效。
  石苇汤治产后猝淋、气淋、血淋、石淋方。
石苇 黄芩 通草 甘草(各二两) 榆皮(五两) 大枣(三十枚) 葵子(二升) 白术(《产宝》用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集验》无甘草、生姜。崔氏同《产宝》不用姜、枣)
葵根汤治产后淋涩方。
葵根(二两) 车前子(一升) 乱发(烧灰) 大黄 桂心 滑石(各一两) 通草(三两)生姜(六两) 冬瓜练(七合一作汁)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翼》不用冬瓜练)
茅根汤治产后淋方。
白茅根(一斤) 瞿麦 茯苓(各四两) 地脉 人参(各二两) 生姜(三两) 桃胶 甘草(各一两) 鲤鱼齿(一百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滑石散治产后淋方。
滑石(五两)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竹叶汤治产后虚渴少气力方。
竹叶(三升) 生姜 半夏(各三两) 大枣(十四枚) 小麦(五合)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竹叶、小麦取七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二升半,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千金方》妇人方中·淋渴第十六部分主要针对产后女性出现的小便频繁、口渴等症状,提供了九种药方。以下是每种药方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1. 栝蒌汤

主治:产后小便频繁兼口渴。
配方
栝蒌根、麦门冬、甘草、黄连(各二两),人参、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五枚),桑螵蛸(二十枚)。
用法:将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产后因阴虚内热导致的小便频繁和口渴。


2. 又方

主治:产后口渴不止。
配方
栝蒌根(四两),人参、麦门冬(各三两),甘草(崔氏方中无此味),干地黄(各二两),大枣(二十枚),土瓜根(五两,崔氏方中用芦根)。
用法:将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二升,煮至六升,分六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滋阴润燥、补气生津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津液不足导致的口渴。


3. 鸡汤

主治:产后小便频繁。
配方
鸡(二十具),鸡肠(三具,洗净),干地黄、当归、甘草(各二两),厚朴、人参(各三两),蒲黄(四两,世本作麻),生姜(五两),大枣(二十枚)。
用法:将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一斗,先煮鸡、鸡肠和大枣,取七升,去渣后加入其他药,煎至三升半,分三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补气血、温中健脾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小便频繁。


4. 治妇人结气成淋方

主治:妇人因气滞导致的小便疼痛、尿血、尿如豆汁或胶饴,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配方
贝齿(四枚,烧成末),葵子(一升),石膏(五两,碎滑石二两,末)。
用法:将以上四味药加水七升,先煮葵子和石膏,取二升,去渣后加入贝齿末和滑石末,再加猪脂一合,煎三沸,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若未愈可再服。
解释:此方以清热利湿、化瘀通淋为主,适用于因气滞血瘀导致的小便疼痛和尿血。


5. 石苇汤

主治:产后突然出现的淋证(气淋、血淋、石淋)。
配方
石苇、黄芩、通草、甘草(各二两),榆皮(五两),大枣(三十枚),葵子(二升),白术(《产宝》用芍药),生姜(各三两)。
用法:将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集验》方中无甘草、生姜,崔氏方中不用姜、枣)
解释:此方以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湿热下注导致的淋证。


6. 葵根汤

主治:产后小便淋涩。
配方
葵根(二两),车前子(一升),乱发(烧灰),大黄、桂心、滑石(各一两),通草(三两),生姜(六两),冬瓜练(七合,一作汁)。
用法:将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千金翼》方中不用冬瓜练)
解释:此方以清热利尿、化瘀通淋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湿热瘀滞导致的小便淋涩。


7. 茅根汤

主治:产后淋证。
配方
白茅根(一斤),瞿麦、茯苓(各四两),地脉、人参(各二两),生姜(三两),桃胶、甘草(各一两),鲤鱼齿(一百枚)。
用法:将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解释:此方以清热利尿、补气养阴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湿热下注导致的小便淋涩。


8. 滑石散

主治:产后淋证。
配方
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
用法:将以上四味药研末,用酢浆水送服,初始剂量为一匕,逐渐增加至二匕。
解释:此方以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湿热下注导致的小便淋涩。


9. 竹叶汤

主治:产后虚渴、少气无力。
配方
竹叶(三升),生姜、半夏(各三两),大枣(十四枚),小麦(五合),甘草、茯苓、人参(各一两),麦门冬(五两)。
用法:将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九升,先煮竹叶和小麦,取七升,去渣后加入其他药,煎至二升半,每次服五合,日三次,夜一次。
解释:此方以清热生津、补气养阴为主,适用于产后因气阴两虚导致的口渴和乏力。


总结

这些药方主要针对产后女性因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或湿热下注导致的小便频繁、淋涩、口渴等症状。每方均根据具体症状配伍,以清热、利湿、补气、养阴为主,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