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解释

“金蝉脱壳”是一种在危机中巧妙脱身的策略。其核心在于保持外表的平静和完整,不引起友军的怀疑和敌军的警觉,同时在暗中悄然撤离或转移。具体来说,”存其形,完其势”意味着表面上维持原有的状态和态势,不让外界察觉到内部的变动;”友不疑,敌不动”则是为了确保友军不会产生疑虑,敌军也不会因此采取行动;”巽而止蛊”则强调通过柔顺、隐忍的方式,避免引发更大的冲突或危机。

经典案例:

  1. 刘邦鸿门宴脱险
    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在鸿门宴上面对项羽的杀机,表面恭顺,表现出对项羽的忠诚和敬畏,同时暗中通过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巧妙脱身。刘邦保持了外表的平静,成功让项羽放松警惕,最终安全逃离险境。

  2. 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西城面对司马懿大军时,城内空虚,却大开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上悠然抚琴,表现出胸有成竹的姿态。司马懿怀疑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诸葛亮借此成功脱险。

  3. 岳飞”假道伐虢”
    南宋时期,岳飞在与金兵作战时,曾以假意撤退的方式迷惑敌军,表面上看似放弃阵地,实则暗中布置伏兵,诱敌深入,最终成功击退金兵。

  4. 戚继光抗倭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时,曾多次采用”金蝉脱壳”的策略。他故意示弱,诱使倭寇深入,然后突然反击,取得胜利。戚继光通过表面上的撤退或防守,成功迷惑敌人,最终取得战略优势。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金蝉脱壳”的精髓:在危机中保持冷静,通过表面的伪装和隐忍,巧妙脱身或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