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解释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的意思是:与其集中力量对付一个强大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敌人的力量,使其无法集中;与其正面强攻敌人的显要之处,不如迂回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一策略强调避实击虚,通过间接手段削弱敌人,最终达到目的。
经典案例:
1. 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军师孙膑建议不直接救援赵国,而是派兵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被迫回师救援,途中在桂陵遭遇齐军伏击,大败而归。这就是“围魏救赵”的由来。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率大军南下,意图吞并江东。孙权和刘备联军并未直接与曹操主力硬拼,而是利用火攻烧毁曹军战船,迫使曹操退兵。这一战例体现了“敌阳不如敌阴”的策略。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反叛建文帝,并未直接攻打南京,而是先攻占周边城池,切断南京的粮草供应,最终迫使建文帝投降。这也是“围魏救赵”策略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