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解释

“关门捉贼”是一种通过封锁退路、孤立敌人,使其无法逃脱的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小敌困之”,即对于实力较弱的敌人,应当将其困住,使其无法发挥优势,最终被彻底消灭。“剥,不利有攸往”则强调,当敌人处于不利境地时,不宜让其有逃脱或反击的机会,应当果断行动,彻底解决问题。

经典案例:

  1.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秦国将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将赵国大军引诱至长平地区后,切断其粮道和退路,将赵军困在狭小地带。最终,赵军因孤立无援而全军覆没,秦国大获全胜。

  2. 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
    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将项羽的楚军包围在垓下。刘邦采取“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术,同时封锁项羽的退路,最终迫使项羽自刎,楚军覆灭。

  3.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后,迅速封锁长江,切断曹操的退路,使其无法重整旗鼓。曹操被迫率残兵败将撤退,损失惨重。

  4. 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公元757年)
    张巡和许远在睢阳城坚守数月,通过封锁城池,将叛军困在城外,使其无法攻破。虽然最终城破,但他们的顽强抵抗为唐朝平定叛乱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关门捉贼”的精髓:通过封锁敌人退路,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取得决定性胜利。